小米新车曝猛料,碳纤维成焦点,续航够用吗?
小米最近要发新车了,名字叫YU7系列,分YU7、YU7 Pro和YU7 Max三个版本,6月底正式发布。网上已经曝光了顶配YU7 Max的图片,车身上用了好多碳纤维材质,方向盘、后视镜、车尾扰流板这些地方都有。据说这些碳纤维部件可能能选装,但具体价格还没公布。这车定位中大型SUV,轴距3米,比特斯拉Model Y大一圈,主打30万到40万价位。

这车外观设计挺运动,前脸是封闭式格栅,车灯中间有个风道,车顶有个镂空尾翼。车门是无框设计,开门得按按钮,不能拉把手。车尾灯是贯穿式C字造型,和之前的小米SU7不太一样。内饰取消了翻转仪表盘,换成一块全景屏,中控台和门板上能看到碳纤维装饰。座椅支持零重力按摩,后排还能调靠背角度,连车载冰箱都配了,感觉挺豪华的。
动力方面全系用800伏高压平台,电池分两种,小的是96.3度,大的101.7度。YU7 Max是双电机四驱,百公里加速3.23秒,比特斯拉Model Y快不少,但续航只有760公里,比Model Y的660公里还长点。不过它支持5.5C超充,充电速度可能更快。普通版YU7是单电机后驱,加速5.88秒,续航835公里,适合追求性价比的用户。
这车主要对手是特斯拉Model Y、智界R7和阿维塔11。Model Y价格低但算力强,R7有华为系统,阿维塔续航好。小米这边主打碳纤维和全景屏,还有车载冰箱这些配置,但碳纤维到底能减多重,维修费会不会很高,现在还不清楚。
驾驶辅助系统标配英伟达Thor芯片,算力700TOPS,比特斯拉HW4.0低点,但已经够用。激光雷达和摄像头加起来有13个,理论上能实现高速领航这些功能。不过软件好不好用,得等实际体验才知道,之前有些车硬件到位但软件总出问题。
价格方面,YU7 Max要是卖到40万以上,可能有人觉得贵,毕竟碳纤维成本高。要是降到35万以内,利润空间又小,小米得算好账。另外,车门按钮开关可能不太方便,特别是下雨天按按钮麻烦,传统门把手用着更顺手。
车顶激光雷达和风道设计可能影响后排头部空间,个子高的人坐后面会不会顶头?还有碳纤维方向盘在夏天会不会烫手,冬天会不会太凉,这些细节得等实车出来才能验证。车载冰箱虽然好玩,但占用了中央扶手位置,放东西会不会不方便?
小米这次把车定位成中大型SUV,但溜背造型可能让后备箱空间变小,装大件行李会不会受影响?充电方面虽然支持超充,但充电桩普及需要时间,要是没地方快充,续航短了可能还是焦虑。
YU7 Max加速快但续航不如普通版,选性能还是选续航得看个人需求。双电机四驱在湿滑路面可能更稳,但平时市区开单电机也够用。电池容量大的版本虽然续航长,但车重增加可能影响操控,具体表现得等试驾。
这车用了很多新技术,比如怀挡换挡、全景屏、高压平台,但新技术总会有bug,比如屏幕卡顿、换挡误操作这些小问题。小米之前造手机经验多,软件优化可能比车企强,但汽车和手机不一样,硬件可靠性更重要。
总的来说,小米YU7(图片)系列想在30万级市场分一杯羹,碳纤维和超充是亮点,但价格、维修成本、实际体验这些还是未知数。到底值不值这个价,还得等正式发布才知道。